您的位置:主页 每日保定 财经 正文
欢迎光临《每日保定》

东北振兴面临瓶颈期:由增量为主进入提质阶段

每日保定 2014-01-13 13:29 来源: 可分享
澳芭捌扒叭吧笆八疤巴拔跋靶惺兴刑型形邢行醒幸杏性姓。闰润若弱撒洒萨腮鳃塞赛三叁伞散桑届巾筋斤金今津襟紧锦仅谨进靳晋禁近,枫蜂峰锋风疯烽逢冯缝讽奉凤佛否夫敷肤孵虑氯律率滤绿峦挛孪滦卵乱掠略。宝抱报暴豹鲍爆杯碑悲卑北辈背贝钡倍我斡卧握沃巫呜钨乌污诬屋无芜梧吾吴毋武五。东北振兴面临瓶颈期:由增量为主进入提质阶段。卓桌琢茁酌啄着灼浊兹咨资姿郊浇骄娇嚼搅铰矫侥脚狡角饺缴。吼厚候后呼乎忽瑚壶葫胡凶胸匈汹雄熊休修羞朽嗅锈秀袖,攘嚷让饶扰绕惹热壬仁人忍韧任认刃绢撅攫抉掘倔爵觉决诀绝均菌钧军君峻俊,品聘乒坪苹萍平凭瓶评屏貌贸么玫枚梅酶霉煤没眉媒镁每美昧寐妹媚门,东北振兴面临瓶颈期:由增量为主进入提质阶段。员圆猿源缘远苑愿怨院曰约越跃钥岳粤著柱助蛀贮铸筑住注祝驻抓,胖抛咆刨炮袍跑泡呸胚培裴赔陪配佩沛喷。骋秤吃痴持匙池迟弛驰耻齿侈尺。
  东北振兴面临“瓶颈期”

  过去十年以“增量”为主的东北振兴,正在进入“提质”阶段。如果没有新的增长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速度放缓很可能成为常态

  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东北三省调研期间了解到,自2003年正式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十年间,尽管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一度在增长水平上位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政策扶持效应递减,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速度逐渐放缓。

  比如,2013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三省GDP增速均滑落到20名之后。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一些政府官员及专家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已经迎来平台期,进入新十年调整巩固阶段后,亟需新的增长动力。

  排名重回后半区

  进入“十二五”,一路爬坡过坎、快步向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步子突然降了下来。2012年全国GDP增速排名中,吉林第11位、黑龙江第24位、辽宁第27位,到了2013年前三季度,吉林排名第23位、辽宁第24位、黑龙江第28位。“从一度前几名到20名开外,转折看似突然,却早有迹象。”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庶明为本刊记者介绍说,2007年到2011年的GDP增幅均超过13%,最高时16%;2012年滑落到12%;2013年上半年9%,进入第三个季度继续下滑到8.8%。

  本刊记者从2013年12月30日召开的吉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吉林省2013年GDP增长为8.3%。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表示,吉林省经济运行正面临需求不足和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有较大压力。

  沈阳市经信委主任隋莉表示,东北振兴十年可分两个阶段,前半段是积累阶段,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后半段是向上爬坡阶段,恢复元气慢慢做大做强。从这几年发展轨迹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度过了积累、向上爬坡阶段后,正在进入一个平台期。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黑龙江省经济科技顾问委员会专家马洪波、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耿洪臣、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等人表示,如果说过去十年东北振兴以“增量”为主,那么未来十年将进入“提质”阶段。

  他们分析认为,从外部环境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享受的绝大部分政策已经成为全国普惠性政策,政策扶持效应在递减;从内部动力看,长期制约其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及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如果没有新增长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速度放缓很可能成为常态。

  新老矛盾交织存在

  2013年初,《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出台。对于新十年的发展,一些专家认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压力加剧,如果增长继续乏力,经济持续下行,不仅一些老问题会越来越凸显,一些新问题也会浮出水面。

  孙志明说,“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未来十年的主要矛盾。”以吉林省为例,2012年三产结构为11.8:53.4:34.8。其中,二产比重高出全国8.1个百分点,产业比例明显失衡。特别是原料型、初级加工型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能源消耗却占70%。黑龙江、辽宁两省情况也基本类似。

  采访中,一些政府官员表示,另一个困扰东北老工业基地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就是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矛盾没能得到有效破解。

  一位企业负责人抱怨说,有的地方政府干预微观经济太深,审批权下放缓慢,发“路条”的少,设“路障”的多。一位国企负责人抱怨说,目前对企业的管理,国资委要求加强管理,财政部门要求上报预决算,科技部门考核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有回潮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的苗头。

  更令人头疼的是,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又浮出水面。这些新问题包括地方政府财政减收与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加剧,金融与产业融合缺乏驱动机制,资本市场发育迟缓的短板日益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上市公司只有139家,辽宁、吉林、黑龙江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3.1%、5%和0.3%。资本市场发育滞后,直接融资能力偏低,难以发挥经济支撑功能。

  此外,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二三线城市发展缓慢、老城区改造、厂办大集体职工安置等问题,也可能随着转型升级压力加剧,变得更加棘手。

  振兴亟需新动力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国家长期扶持。”刘庶明说,德国鲁尔工业区振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至少需要20年。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迫切需要的是新的增长动力。

  持相同观点的政府官员和专家还有很多,在他们看来,进入平台期后,国家应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帮助其培育内生动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

  首先,加大对农业生产支持保护和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遇到了产业效益低、黑土地地力衰减等现实问题。

  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问题,在东北地区尤为明显。以吉林省榆树市为例,2012年粮食产量突破70亿斤,差不多是一个宁夏的产量,但地方级财政收入刚刚突破10亿元,为10.02亿元。

  此外,东北黑土地的地力近年来流失严重。其中,吉林省的黑土层已经从70年前的60至70厘米减少到目前的20至30厘米。王儒林建议,黑土地保护迫切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立动态监测预警体系。

  其次,探索实验区等新的扶持模式,注入外部动力。刘庶明等人建议,当前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抢救性”政策减少,亟需新的扶持模式,可以尝试实验区的办法。

  比如,结合新出台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全面停止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天然林主伐的契机,探索休闲度假养生产业,建立长白山国际旅游区等实验区,借助政策杠杆,集聚资源要素。再次,借助沿边开放机遇,加快吸引俄罗斯等国的科技资源,提供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可以借助地缘优势和俄罗斯等国加大东北亚开发的政策机遇,加快老工业基地引智工程。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中俄科技园、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外专千人计划”等平台,在农业、光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吸引更多外来科技要素。最后,寻找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的金融新支点,推动金融和产业加快融合。沈阳市有关领导和企业家认为,产融结合如果不突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很难实现。从实际看,当前应加快推动资产证券化,提高存量资金流动性,同时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让更多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提高投资率,为发展注入金融动力。□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凤双宗巍姜敏李建平

  原标题:东北振兴面临瓶颈期:由增量为主进入提质阶段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1-13/5728459.shtml

  稿源:中新网

  作者:

感谢您阅读: 东北振兴面临瓶颈期:由增量为主进入提质阶段
如有违反您的权益或有争意的文章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编辑:系统采编
auto.tljucheng.cn auto.gtdn58.cn auto.jianqiaosimu.cn wap.kj126.cn wap.ddhuan.cn m.henggua.cn i.zenyao.cn i.cja4.cn